2024年9月27日,全球最大的炼钢高炉——印度塔塔钢厂二号高炉正式投产的消息,
这架高炉的不仅采用了多项国产核心技术和设备,而且有效炉容达到5873立方米,设计年产铁水437.5万吨!
消息传出后,专家项立刚立马说这种行为没有大局观,网友们更是附和,更有甚者,还将这种定性为“资敌”!
这架全球最大的炼钢高炉,不但可以每天24小时不停工作,源源不断地产出生铁,满足了对钢铁的巨大需求。
最重要的是,相比其他炼铁方法(如直接还原铁),高炉炼铁的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总的来说,如此高效,成本低,能够大量生产的高炉,中国自己还没有,反而先给印度建造了。
中冶赛迪直接受国务院国资委的管理和监督,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它不仅是一家普通的企业,更是代表国家意志和战略利益的重要载体。
此外,1958年,中冶赛迪在当时可是作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成立的。
如此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冶赛迪早已经成长为国内钢铁工程技术领域的翘楚。
公司被国务院国资委选为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同时,中冶赛迪还被纳入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企业。
对中冶赛迪来说,这不仅能赚到钱,还能在国际市场上积累经验,提升个人的名气。
此外,印度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钢铁市场之一,其需求潜力巨大,是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关键区域。
虽然中印两国在政治和边界问题上存在一些分歧,但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在稳步推进。
通过减少印度对西方国家的技术依赖,中国能加强自己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同时也可能缓解中印之间的某些紧张关系。
此外,中国钢铁行业在高端钢材、技术和产业链完整性方面仍具有非常明显优势,这使得中国在未来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仍然占据有利地位。
他们认为,帮助印度提升钢铁产业实力,可能会增强其军工能力,这对中国来说是潜在的威胁。
他们认为,这一个项目不仅能为中国公司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能展示中国在钢铁技术领域的领头羊,提升国际影响力。
但也有人担心,长远来看,这可能会削弱中国钢铁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通过这样的形式,中国能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推动经济外交,同时也为未来可能出现的地理政治学变化做好准备。
尽管这种合作可能存在一些风险,但只要我们保持技术一马当先的优势,合理管控风险,就能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