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减产5000万是否谣言不谈,昨天的文章《一个谣言引发的钢铁行情上涨》估计观点过于偏激,阅读量到1万之后迅速给限流了。
那么,冷静下来思考一个问题:假如2025年钢铁行业减产5000万吨,操作上,是否可行?
相信90%的人都认为有必要,剩下那10%估计就是减少5000万吨的利益相关方了。理由有很多,大致以下几个:
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钢铁市场的主体问题。业界一致认为,当前行业运行的主要矛盾就是总供给能力充裕而需求强度减弱,新的动态平衡机制尚未建立。
尽管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击地条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在前几年利润修复后投资冲动的驱使下,尽管国家制定了产能置换的规则,严禁新增产能。如2016年出台了《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提出各地一律不得净增钢铁冶炼能力,结构调整及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但近几年产量从2016年的8.08亿吨增长到近年来的10亿吨平台。当然,你也可以解释为产能没增,效率提升导致产量提升了。谁知道呢?
再来看需求侧,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进入后期,钢铁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材料,需求必然会出现下滑。这个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已经用经验证实了:国家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对钢材的量的需求可能就没那么多了,更多的是要求质的提升了。
钢协统计的数据:2024年钢协统计的会员企业总利润429亿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销售利润率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12月末,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2%,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要知道,在2021年,光前11个月,钢协会员企业就实现利润3517亿元!
利润下滑如此之快,利润数据如此之低,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是减产!减产有助于改善供需关系,有助于推高钢价、改善利润,避免行业陷入长期恶性竞争。
此前,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海登就曾经表示,要坚决摒弃产业和公司发展依靠规模扩张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促进行业和企业效益增加、效率提高、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上。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大户,占全国碳排放量约 15%。减产是实现能耗强度和碳排放目标的最直接、最关键的手段,这个不难理解!
2024年,钢铁出口了1.1亿吨,历史第二高的水平,而且是在钢铁出口退税取消的情况下。当时间来到2025年,自美国宣布对所有国家进口到该国的钢铝产品加税之后,印度、韩国、越南也出手了,宣布对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加征一定的关税。而减产可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降低贸易摩擦风险。
所以减产是钢铁行业应对双碳目标、产能过剩及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必要举措,符合长期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向。
近两年,了解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每每到了年中都会出来减产传闻,而且是有鼻子有眼的那种传闻。但是到了年底,统计局出产量数据的时候,却发现,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呢?
再细心一点的业内人士也许会发现,每到年末,几个钢铁大省的官员们就会视察省内钢厂,要求“稳增长”。
一方面稳增长需要钢铁产量支撑,而减产量则可能抑制短期经济稳步的增长,怎么平衡?
要知道,5000万吨的钢,差不多2000亿的产值,一个中西部城市一年的GDP的量!
钢铁行业的生产效率通常用“人均产钢量”来衡量,按照人均产钢量 800吨/年测算,5000万吨产能的退出意味着6.25万人的工作岗位消失,这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直接冲击,还可能引发相关产业链的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剧地方经济压力和社会稳定风险。
有一种说法,企业追求产量是市场行为 ,不应该控产量,而应该控产能,要严查设备是否以小建大,设备手续是否齐全,是不是合乎法律取得等等这些事情。这话没毛病,市场派的典型观点。但最严重的问题在于 ,如何公平公正界定每一家公司的高炉、转炉、电炉的产能?钢铁企业的设备类型、技术水平、规模差异较大,不同企业的高炉、转炉、电炉的设计产能和实际产能有几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区分企业的“名义产能”和“实际产能”是一个技术难题。
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实施限产或停产,直接减少钢铁产量。环保压力倒逼公司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更清洁、高效的生产的基本工艺。似乎没错。但是,我国地域环保水平差异太大,以超低排放改造为例,河北省所有冶炼钢铁企业都实现了超低排放改造,而某些省份到现在还在努力实现零的突破。如果一刀切,没完成超低排放的企业就退出。那么,河北将依旧维持2亿吨的产能,而某些省却是光杆司令,这样的钢铁资源分布合理吗?但是如果不这样,环保公平又如何体现?这样的一个问题笔者一直没思考清楚。
上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期间(2016-2018 年),中国累计取缔 “地条钢” 产能约 1.4 亿吨,相应的落后设备也被灭失。近几年,国家又通过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提升设备标准。如根据《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新建炼钢用生铁高炉有效容积需达到1200 立方米以上。再来看看河北省:全省高炉平均炉容约 1500 立方米(不含铸造高炉),1000 立方米及以上高炉产能占总产能的 90% 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钢铁行业的发展是中国钢铁的发展的一个缩影,也就是说,中国的钢铁行业已经基本完成了装备大型化、现代化改造,通过淘汰落后装备的方式可能没法减5000万吨的产能装备。如果有,又引发一个问题,落后产能多分布于低小散乱的欠发达地区,由此可能引发下岗潮及地方财政收入下降又是个难题。
说了这么多,结论是:中国钢铁行业 2025 年减产 5000 万吨存在政策必要性与市场预期支撑,但实际执行需克服多重挑战!
一是:减产最根本的驱动在于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下滑1亿吨,你看钢厂还减不减产?
二是:如果高层已经下定决心要减5000万,那以上这么多,当我瞎(fang)说(pi)。
“5000万吨产能退出意味着6万人岗位消失”,这句话我绝对不认同。我就是钢铁厂的,安阳钢铁。上班20多年了,经历了几轮钢铁业的起伏。08年左右时候,全国钢铁产能不足,国家又处于基建,房地产高峰期,当时吨钢利润非常高,而且由于是国企,当时厂里富裕人员非常多,我所在烧结车间一个工段50个职工,而且厂里雇了不少附近农村的临时工,一些体力活让临时工干,其他分厂车间也一样,即使这么多人,公司仍然每年盈利七八个亿。 这几年钢铁业不景气,公司一轮又一轮裁人,不少人被办理了提前内退(公司每月只给内退职工交退休金和1000元钱,职工不许再进厂了,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我那个车间一个工段只剩下10个人了,临时工早没了,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年前分厂打算每个工段再内退休2个人,现在效益好点,也不提内退的事情了。 我们烧结厂有两个烧结机,如果限产关停一个的话,停产烧结机的工人会到另一个正常运作烧结机上班,不会下岗的。而且全国减产会让吨钢价格大大上涨,虽然产量少了,但吨钢价格高了,公司并不会赔钱
江苏:论装备,论产品,论盈利,论成本,论智能化,论绿色化,除了上海,还有哪个能跟我比?凭什么要减我?
不减产再亏一两年,让市场淘汰一部分钢铁企业。那钢铁行业的失业人员和建筑行业的失业人员叠加在一起会引起社会动荡的,所以还是减产吧!
随着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两国之间大宗商品的贸易流向正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以大豆为例,分析人士指出,巴西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地位。美国大豆种植户警告,美国大豆可能将永远失去中国市场。
有记者问:据多家报道,消息的人偷偷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几个国家施压,要求其他几个国家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答: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
日前,山西省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席某某上诉案及所涉婚约财产纠纷上诉案的审判长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本案系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审宣判后,鉴于网上存在大量不实信息,法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回应社会关切,澄清事实。
△美国加州州长纽森(资料图)美国人口和经济规模第一大州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当地时间16日宣布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他批评特朗普政府滥用关税政策的行为“违法”,给美国经济导致非常严重混乱和破坏。加州成为全美第一个就关税问题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州。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潮汕英歌与海阳大秧歌同台斗舞,二者气势各异,一个靠动作,一个靠呐喊,网友:看了一场跨越南北的非遗“对话 ”
近日,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被问到有关美国和世贸组织关系的问题时,笑谈这是一个“五年来一次”的问题。记者:“(美国)共和党众议员提出动议,要求特朗普政府让美国退出世贸组织,美国现在还在“船上”吗?如果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如何继续运作?
京东:给所有骑手的对象优先安排工作(每日经济新闻) #打工人 #外卖小哥 #企业 #京东 #外卖
男子坐地铁嫌邻座衣服脏,多次辱骂对方,“跟要饭似的”,旁边乘客看不下去:我愿意和他挨着!警方通报:已依法行政拘留。
山西“订婚案”维持原判,被告获刑3年,审判长答问:处女膜未破裂影不影响罪的认定?#媒体精选计划
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几个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商务部回应: 绥靖换不来和平,若任何一方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将坚决对等反制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而美国政府在中美贸易战中反复以“关税大棒”试图打击中国,却让本国豆农沦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当美国仍沉迷关税数字游戏时,中国早已大幅摆脱对美国农产品的依赖。中国向美国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谈,大门打开;打,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