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价格优惠,型号齐全,可按样品定做,爱游戏app下载电脑版_爱游戏app下载官方网站欢迎咨询选购。
始于2004年,专注温度压力流量领域特殊现场环境选型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010-52882318
爱游戏app下载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 微信扫码咨询 】

我国石化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展望

时间: 2025-04-28 14:09:54 作者: 爱游戏app下载官方网站

  ※2024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1%、进出口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实现总利润7897.1亿元,较上年下降8.8%,大多数石化企业乃至全行业,都存在“增产增收不增利”现象

  ※做好2025年工作的建议:一是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有新突破;二是突出效益核心,降本增效稳增长;三是强化战略调整,既做优增量又盘活存量;四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五是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的纵深部署

  “2024年全行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增长2.1%、进出口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都保持了基本稳定,但总利润却下降8.8%,大多数石化企业乃至全行业,都存在‘增产增收不增利’现象。”日前,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石化联合会”)召开的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根据行业经济运行数据作出如上判断。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石化行业实现总利润7897.1亿元。虽然降幅已大幅收窄(2023年利润较上年降幅为20.7%),但“行业寒冬”的趋势似乎还未扭转。我国石化行业如今正面临怎样的内外部形势?未来行业的高水平发展之路该怎么走?本文结合近期石化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和行业协会专家、智库、高校研究成果判断综述成文,以期为读者提供多视角的行业参考。

  2月20日,在202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傅向升对石化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形势进行了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处于低迷周期。疫情过后的世界经济提高速度一直没有到达预期,2023和2024年增速分别为3.3%和3.2%。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瑞银、摩根大通等多家国际组织和机构预测,因受地理政治学、区域动荡及贸易保护主义、供应链重构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未来5年的增速将一直在较低水平徘徊,将经历大约10年的低迷期。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首席经济学家展望》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经济将面临重大挑战,56%的受访首席经济学家预计经济发展形势会走弱;全球经济正承受巨大压力,增长前景处于几十年来最弱水平;新兴经济体中的印度、越南虽然增速较高,但因体量有限对全球经济提高速度的影响甚微。

  其次,中国经济增长良好。虽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以及面临国内需求不足、部分公司制作经营困难等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保持了5%的增长,经济总量达到134.9万亿元,为世界经济稳步的增长贡献约30%的份额。当前,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由快速地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不再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增加,而更看重发展质量和竞争力的提高。傅向升强调:“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速将保持在5%左右,与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头10年的两位数增长相比确实低了不少,这与经济体量大了、基数高了有关,更与发展阶段和发展要求关系密切。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低迷期,石化产业的发展举措、管理思路及创新与转型之路径选择,都要立足国际国内的大环境和发展阶段。”

  再次,石化产业面临深度调整阵痛期。当面临国际市场低迷、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状时,“内卷”式竞争持续加剧,产品价格自2024年以来持续下行,众多企业和全行业效益严重受损,利润大幅下降。

  综合发布会信息,有几个变化引人注意。一是主要石化产品价格持续下降。2024年石油天然气价格较上年下降0.4%,化学品价格下降4.1%,特别是部分化工产品和合成材料价格降幅较大。二是原油加工量、汽油销量下降。2024年原油加工量7.08亿吨,较上年下降1.6%;柴油前几年已呈饱和状态,叠加LNG替代的加速,2024年产量较上年下降4%,表观消费量下降1.4%;新能源汽车在2024年超45%的渗透率对传统成品油市场的影响已开始显现。这些变化都指向一点,国内炼化企业“油转化”“油转特”已成主要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石化行业面临的两大突出矛盾不容忽视:一是供需矛盾,二是结构性矛盾。据发布会披露的信息,供给的现状是多年来我国20多种大宗基础化学品和通用材料,其产能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当前的突出矛盾是供大于需。与此同时,高端产品短缺的状况长期存在,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及尖端和安全领域,存在“卡脖子”或受制于人的状况。

  以上变化与矛盾都表明,石化产业到了非深度调整将难以度过当前的低迷期、非经历深度调整的阵痛将难以走出“内卷”困境的时刻。傅向升表示,深度调整既要规范市场秩序与行业自律,标准先行,依靠产业政策和科学先进的标准,让达不到能效标准、排放标准的装置和产能关停并转,在公平竞争和充分竞争中,淘汰竞争力不强的落后产能,又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新兴起的产业、未来产业培育的同时,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供给侧通过创新加快产品的高端化、差异化,需求侧则通过创新持续拓展新的市场需求。为了石化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落后产能依法有序退出这种“阵痛”是必须要经历的。

  从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了解到,2024年下半年以来企业经营中的困难和挑战显著增加,尤其是效益持续下降,很多企业反映产品价格降到了近年的低位,企业正在经历“寒冬”。面对行业“寒冬”,傅向升对石化企业做好2025年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建议。

  一是在“稳中求进”总基调下有新突破。重点要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升级、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国际化经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现代化产业集群、改善运营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要有“进”,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面临的挑战,努力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二是突出效益核心,降本增效稳增长。2024年行业利润较上年一下子就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产品价格低位,但也存在成本因素、管理因素,这样一些方面依然存在降本增效的空间和潜力,其中降本方面降经营成本、降管理费用、降财务费用是重点,增效方面降应收、减库存是重点。

  三是强化战略调整,既做优增量又盘活存量。战略转型方面,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一边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升级改造盘活存量,另一边强化自主创新实现新建装置和新增产能的高端化、差异化而做优增量。国际化方面,必须认真研究国际化经营与竞争和怎么样打造世界一流企业这一课题,在“低端过剩,高端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内卷”式竞争加剧、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情况下,通过国际化布局,置身发达市场同台竞争,既在国际环境和市场中把握发展机遇、迈向世界一流,又规避了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的贸易待遇。

  四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点是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集力量进行原始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学技术项目,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破解“卡脖子”的堵点和痛点提供支撑;努力改变我国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和安全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化工新型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的自主可控。重点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开辟新赛道,促进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加快石化产业体系调整和优化。

  五是高质量做好“十五五”规划的纵深部署。研究编制好“十五五”发展规划是2025年最重要的工作,要让规划充分的发挥“政策研究先行者,行业发展引领者”的作用,使“十五五”规划成为把握趋势、引领发展的纲领和指南。在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围绕石化强国目标和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重点思考和认真研究“科技创新力强、结构高端化强、整体竞争力强、产业链自主可控强”等石化强国目标及“创新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效益一流”等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和要求,同时思考并认真研究事关石化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未来竞争力的重点课题。即,如何化解行业结构性矛盾;如何通过行业自律避免“内卷”式竞争;如何增强行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如何加快发展新兴起的产业,推动石化产业高端化;如何推动行业降碳减污,加快石化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如何培育一批领军企业,为石化强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全行业经营业绩、特别是效益将是‘十四五’的谷底,新的一年将是再创佳绩的一年。”傅向升对行业未来保持乐观。

  除了石化联合会最新发布的行业经济运作状况,近期,多家行业智库、高校研究院也发布了对石化行业的中长期展望与投资热点分析,这对石化企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度过行业“寒冬”或有参考。

  中长期展望方面,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中国能源展望2060》已连续发布三年,是业内中长期展望的典型代表。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罗大清在该报告2025年版发布会上分享了六大核心观点:一是一次能源消费在“强惯性”和“新动能”叠加作用下,表现出较强增势,预计“十五五”增速开始回落,到2035年前增至平台期,峰值规模68亿~71亿吨标煤。二是能源活动相关碳排放将进入平台期,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出现“分化”,预计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峰值108亿~112亿吨。三是航煤消费总量即将步入平台期,消费结构加速调整;煤炭达峰存在不确定性,峰值规模和平台期时长主要受煤电发电趋势影响。四是石油消费总量渐进峰值平台,尽管新能源汽车正在开启存量替代,但受化工用油增长托举,预计2027年前达峰,峰值上限为8.0亿吨。五是天然气消费重回中快速地增长,预计“十五五”再增1100多亿立方米,2035~2040年进入平台期,峰值约6200亿立方米;工业领域气代煤、燃气发电和LNG重卡是近中期驱动其增长主要动力。六是新能源快速地增长,但需破解消纳瓶颈,“十五五”风光产业迎来“拐点”,并实现双“100%”,即:电力对终端用能增长贡献率超过100%,非化石能源对一次能源增长贡献在2028年突破100%。

  短期展望方面,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已连续15年发布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系列研究报告,今年对外发布的《2025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及展望》等8份研究报告中有几项展望预测引人注目:一是《2025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及展望》执笔人唐葆君教授认为,生物质能和水力发电行业潜力显现,2025年有望成为长期投资热点;新能源汽车行业在2024年行业高峰后,需防范行业过热风险。二是《能源转型关键原材料价格指数研究报告》执笔人廖华教授认为,能源转型对关键原材料需求结构持续变化,铝和铜长期占据主要地位,镍、锂、钴等新兴矿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能源转型关键原材料的成本负担波动愈加明显,2020年以来尤为显著,电化学储能和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负担变化最为剧烈。三是《欧盟新电池法对我国锂电池产业的潜在影响评估和展望》执笔人余碧莹教授认为,我国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碳足迹与欧盟中等水准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生命周期碳排放是欧盟中等水准的1.6倍,是欧盟前10%领先水平的2.5倍,《欧盟新电池法》提出的碳阈值要求,恐将使我国和欧盟均面临经济损失和失业风险,因此建议我国加快锂电池行业领跑制度设计,打造绿电直供电池产业生态集群,同时还需做好全产业链风险预案,会同欧盟和其电池进口国磋商,实现互惠共赢。四是《碳捕集技术发展前沿与趋势预测》执笔人魏一鸣教授认为,碳捕集技术工艺复杂、碳源多样、技术密度高、资金需求大,是决定CCUS项目投资和部署的重要的条件;近年来全球碳捕集技术发展迅速,代际演进特征明显,但整体上仍面临着成本与能耗高、技术锁定风险大、政策与资金支持不足等挑战,为此在“十五五”期间,须加强碳捕集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布局,瞄准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统筹推进基础研究、研发技术、装备研制和集成示范部署。五是《2025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执笔人赵鲁涛教授认为,2025年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增速不及供应,油价下行压力增大,大国博弈及地缘冲突持续扰动市场,油价短期内震荡加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67~77美元/桶和62~72美元/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