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爷一词,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流行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
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价格双轨制时代,一些人利用计划内商品和计划外商品的价格差,在市场上倒卖有关商品进行盈利,被人们戏称为倒爷。
倒爷的本质就是倒卖价格差,利用信息差和渠道差,最终实现价格差。这实际上也是所有贸易的本质。我觉得倒爷两字,能很形象地形容贸易商,所以今天就拿来借用一下,来形容一下我们铁矿贸易商。
从我2009年加入铁矿行业至今,已经15个年头。这期间,伴随着铁矿市场的巨动,以及铁矿市场交易模式的慢慢走向成熟,铁矿市场格局的改变,倒爷们也经历了从风光无限到彷徨迷茫到步入困境的发展历程。
第一类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能自己从国外进口铁矿或者请代理商进口铁矿,或者能从进口方先把铁矿自己买下来囤在手里,等价格合适时机再出货。这类贸易商主要是类似中信金属、厦门国贸等央国企,嘉吉、嘉能可等国际巨头以及RGL等实力强劲的民企。
另一类是许多实力比较弱的小贸易商,通常手里就只有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的资金,不够买一万吨铁矿,但能够最终靠打履约保证金的形式从进口商短期锁定货物。他们大多聚集在山东日照、青岛,河北唐山等铁矿贸易发达的港口城市,其中以日照最为出名。
日照港由于其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其能辐射到的钢厂范围非常广。包括山西、河北南部邢台邯郸地区、山东本省、河南、陕西、江苏北部徐州连云港地区的钢厂,都可以很方便的从日照港拉铁矿。
这些内陆的钢厂为了更方便的安排港口物流拉货,也还是为了监督发货以及能及时了解港口货物信息、市场信息,往往会设立驻港办或者公司,派厂里采购人员入驻。而在每一家驻港办的身边,就自然而然地聚集了许多贸易公司,他们几乎天天围着厂里的人转。久而久之,日照成为了全蓝星铁矿贸易最活跃的港口城市。
我的一位朋友徐总,就是日照众多小贸易商中的一员。公司有一位小姑娘,负责平时做合同放货、和港口对接物流、结算的后勤工作。有个小伙子做业务,平时跟着徐总到处跑钢厂。还有个出纳,负责平时打款收款等工作。徐总自己就是公司最大的业务员,公司的业务基本靠他自己去完成。
坐在徐总宽敞的办公室里,透过落地大玻璃窗,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日照港的铁矿堆场以及码头的卸货作业。堆场里堆满了一垛垛红色或黑色的铁矿石。每天下午4点多开始,楼下港口外的公路上,就会排满等候进港装铁矿的货车,至少有好几百辆车,绵延数公里。有一次徐总开玩笑地跟我说“每天我只要数数有多少车拉货,就大概能知道铁矿需求好不好。”
确实,这种直接在港口边上办公的得天独厚条件,是要远比在南方的我更快的掌握市场第一信息。只要每次看到有船靠泊卸铁矿,徐总就会第一时间带人进港对货物进行采样化验,并对货物的品种、数量以及货主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掌握。“你的货刚落地,我就能知道你的货品质到底如何,我比你们货主的速度还快。”他笑着说,语气中透露出一股骄傲。确实,这就是他们这些实力弱小的贸易商在铁矿这个大宗贸易市场生存的基本功。
这座矗立在港口边上的写字楼叫中盛国际。现如今有许多铁矿贸易公司及船货贷等物流公司把办公室设置在这里,以便实施了解港口动态。
但在顶峰时期,这里不是日照铁矿贸易商集中的地方。那时候大家都选在北京路上的航贸中心,徐总以前也是在那里。以前我出差到日照拜访客户,除了去港口,首先要去的就是航贸中心。这里几乎聚集了日照半数的铁矿贸易商,还有大部分钢厂的驻港办也在这里。海关、商检等政府部门为了方便服务这些铁矿贸易商,甚至在楼里直接设置了办事处。
在航贸中心这幢楼里,每天都有许多铁矿石在这里成交。两家公司之间单子成交了,合同都不需要传真,直接派人到对方公司现在盖章即可。每天来自全国各地的铁矿石交易者,都到这里来洽谈业务或者交流学习。一家客户来了拜访者,出去吃饭的时候楼上楼下随便喊一下,很快就能凑出几桌陪酒者。所以,像我这样酒量很差的,是很怕到日照这一个地区的。每次去拜访,吃饭的时候最起码十几个人。而且日照这地方喝酒的规矩繁杂,酒桌上有主陪、副陪、三陪,有时候甚至四陪、五陪都有。每次凉菜刚上,热菜还没上几个,主陪先提酒,按规矩主陪提三个酒,副陪提两个酒、三陪提一个酒,这些提酒一般都是要求把杯里的酒干完的。等这一套程序走完,白酒的话至少三两落肚。所以我在日照吃饭,经常见不到热菜的。
要说日照的铁矿贸易氛围第二,全蓝星没有其它一个城市敢说第一的。如果你是圈内人,你去日照,感觉在每个饭馆吃饭都能遇到做铁矿的。只要你想,你可以一个月三十天天天泡在铁矿的饭局上,家里根本不需要开火做饭。随便一个饭局,随便打电话喊一嗓子,马上就能摇来几十号人。据说在日照有个饭店的包厢竟然都是以铁矿的品种名称命名的:pb厅、麦克厅、纽曼厅。我前面的文章提到过,铁矿圈是很小的。全国做铁矿的人大多都是认识的或者圈内听说过的,更何况在日照这一个小地方。日照的贸易商们经常在一起或饭局,或喝茶,或谈业务。他们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总体来说相处的非常融洽。
后来经历了铁矿几波大起大落,有许多公司在这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倒下了,航贸中心的贸易商也逐渐的在减少。再后来,钢厂经历艰难时期,许多厂子逐渐撤销了原来在日照的驻港办,航贸中心的鼎盛时期慢慢的过去了。现如今铁矿的贸易商大多分布在在中盛国际和财富中心两个地方。
要说在2013年以前,对铁矿倒爷们来说,日子是非常好过的。那时候铁矿期货还没在大商所上市,也没有mysteel、矿易宝等咨询公司天天发铁矿成交信息。铁矿市场的信息很闭塞,内陆钢厂了解不到码头铁矿的一手信息,而像我们这些远离港口的进口商很难第一时间了解钢厂的需求和市场行情报价。市场信息差很明显,这就给了像我朋友徐总这样的贸易商施展拳脚的空间。每当我们有货落到港口时,徐总他们就把我们的货当作他们自己的货满世界报给各家钢厂。
当有钢厂表现出兴趣,想买铁矿时,徐总就会来找我要价格。那时候,卖矿的定价是一天定一个价格。每天早上,我们业务人员就想办法打探几个大户的报价,然后参考大户的报价、结合公司的销售策略,给当天要卖的铁矿定一个价格。然后当徐总们来问价格的时候,我们就把当天的价格报给他们。由于市场的不透明,徐总们的报价往往在我们的价格基础上加几十块报给钢厂。当一个单子做成的时候,徐总们就算被钢厂还价了,一吨最起码也有10元以上的利润。通常来说,10元/吨的背对背利润,他们还是有点嫌弃的,20-30元/吨的背对背利润是常有的事。我记得我们当时有3万吨pb粉卖给济南一家贸易商,他们被给一家钢厂的利润就有30元/吨。3万吨就赚了小100万,而且他们不要自己出一分资金,他们都等收到钢厂的货款后,再打给供货方。
就这样,这些小贸易商玩着空手套白狼的把戏,只需几个电线万。那时候钢厂买货,一下子买3-5万吨都是常有的事,所以徐总们一个月只要抓住一两个这样的单子,日子就非常好过。一年做个20-30万吨,房子车子都很轻松就能搞定了。
对于那些实力强劲的大型倒爷,在2013年以前,只要你胆子大,在行情下跌到某些特定的程度敢于出手拿货就能赚钱。那时操作模式简单粗暴,就是等行情跌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出手抄底,然后落地等涨就行,如果等了一段时间还没涨,那就继续等,总会有涨起来的时候。当你买的货因为下跌套住的时候,不要抛,继续等,最后总会涨回来的。2008年经历金融危机,铁矿价格经过大跌,然后2009年国家抛出4万亿刺激政策,所以在2013年以前,铁矿总体以上行为主,每次下跌回调都不是很深。
我记得当时天津有家铁矿贸易商,把我们落在天津的一整船pb粉17万吨全部吃走,1亿多的现金在签完合同当天就打到我们公司账上,搞得我们原来收惯了钢材几十万货款的财务,面对这么大的金额,在那数零数了半天,生怕数错了。当时我们这船货低位抄底,卖掉的时候每吨大概有7-8十元利润,而这家二手拿我们货的天津贸易商却抄了我们的底,他们卖掉的时候一吨赚了100元以上的利润。
每年最忙的时候就是铁矿价格跌到某些特定的程度的时候,要进行抄底动作。集中大批的买货,然后落地后等行情涨了慢慢的卖掉,这样一波操作告一个段落。而当行情下跌的时候,大家就比较闲了,大家要做的事就是耐心等。不像如今,行情跌了要考虑怎么做多,行情涨了要考虑怎么做空,一刻不得空闲。
所以在2013年以前,铁矿市场贸易蒸蒸日上,不管大贸易商,还是小贸易商,大家总体来说过的还比较舒服的。在山东,出现了像SDWB、RZZR、SDHX这样年成交量上千万的大型民营铁矿贸易商,当时号称山东三大家。日照除了三大家,还有一些小贸易商因为胆子大,敢赌,也在那些年发展壮大起来。除此以外还有青岛SJRF、宁波的NBHH,都是在那阶段在铁矿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铁矿年贸易量都很快突破1000万吨。那些老牌的央国企、外企以及RGL等发展速度也自然不在话下。
2013年10月18日,铁矿行业迎来一件重大事件。那天,铁矿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
自此开始,铁矿现货市场的交易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以前每天定价看大户,现在每天定价看大商所铁矿走势。以前每天铁矿销售价格只有一个,后来慢慢变成上午一个,下午一个,再发展到现在,铁矿现货的价格变成随盘面波动。如今,铁矿报价的有效期往往只有10分钟,甚至5分钟。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由于2009年时4万亿刺激政策的后遗症,房地产行业出现了大幅回调,因此黑色产业也迎来了困难时期。
当时中国钢产能正处于爆发初期,前两年很多工厂借着宽松的宏观环境,投资扩建了新产能,没想到房地产市场却在这时不行了,钢材的需求一落千丈,很多工厂因此陷入了经营困境。
2014年-2015年那两年里,很多钢厂生产一吨钢材要亏300元-500元。钢厂不断流血,有不少钢厂就倒下了,有很多那时候给钢厂托盘的资金,都托成了钢厂股东。比较著名的有唐山XD钢厂事件。那两年很多国企钢厂亏损都是几十亿计,状况非常凄惨。
而在此前,国外矿山却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缓和过来了。2009年-2013年,铁矿市场蓬勃向上,价格节节高,最高曾涨到200美金附近。矿山赚的盆满钵满,因此,各大矿山都宣布了扩产能计划。而到2013年,矿山投下去的产能都开始出产了。
一边是国内钢厂出现产能过剩,叠加地产大幅下行,钢厂扩产能受限,一边是矿山投产的新产能开始投产,开始大批量出货。于是,在那两年里,铁矿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供需错配格局,铁矿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单边大跌。
我清晰的记得铁矿上市当天冲出984的最高点后,开始一路下行,而这一下行,竟然跌了2年多,直到2015年12月10日,铁矿盘面出现了历史最低点282.5元,铁矿最终见底。而开盘创出的984高点,直到7年后的2020年12月11日才被打破。2020年12月11日,铁矿盘面首次冲破1000元关卡。当初大商所铁矿上市的初衷是想夺取铁矿定价权,并以此打压铁矿价格,然后在这天铁矿却冲破了1000元,这一天成为了“矿耻日”。
就在铁矿在大商所上市的当天,衡量铁矿美金货物价格的普氏62品铁矿指数是117美金。
到2015年12月10日,普氏62品铁矿指数达到历史最低点38.6美金。
在长达两年的铁矿熊市里,铁矿跌幅将近70%,幅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而实际上这轮跌幅并不是从117美金开始的,在铁矿期货上市前,铁矿已经从150美金附近跌到了117美金。
前面提到,在当年,铁矿贸易模式简单粗暴。当时的人们是没有套保概念的,人们脑子里想的全是何时可以抄底。
当市场跌破100美金的时候,第二批抄底者出现了。我记得当时唐山一家工厂就在100美金附近问我买了一船pb粉。
当市场跌到80-90美金的时候,第三批抄底者又来了,前面100美金买pb粉的钢厂在80美金时又问我买了一船。
因为到80-90美金,市场一致认为国内矿将受到打击会减量,所以在这样的价格范围出手抄底者甚众。
然而市场并没有止跌的迹象。市场很快跌破80美金,在70美金左右,市场有过短暂的横盘。而这时候,前面抄底者全都套住了。跌破80美金,已经跌破市场心理价位。大家开始变得迷茫、彷徨。
主流矿山方面,在这样的价格也没有要停产的意思,相反在现货市场上还加大招标量。经过70美金附近2个多月的横盘,铁矿再次选择了向下。
时间来到2015年,铁矿从1月份的70美金开始,一路慢慢的往下行,直到2015年12月普氏指数触及38.6美金最终见底。
当铁矿线美金以下,市场上还敢抄底的商家已经很少了。我记得我们公司当时在45美金左右买了几船货,但铁矿一直在40-50美金徘徊没涨,所以抄到底了拿在手里也是惴惴不安的。
2015年、2016年两年时间,铁矿几乎全年在80美金以下运行,而且大部分时间在40美金-60美金之间运行。这么低的价格,而且维持那么久的时间,对铁矿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全世界内的矿山,除了力拓和bhp,还有vale的高品矿以及fmg,几乎全撑不下去了。
就算是当时的FMG,当价格来到40多美金的时候,他们也是非常难受了。他们的产品都是低品位,超特粉的折扣打到40%多,他们的货发到中国已经几乎没啥利润了。
房地产行业萧条,钢厂经营陷入困境,国内矿除了国有矿山全军覆没,全球小矿山亏损停产。在这样哀鸿遍野的环境里,铁矿贸易商自然也好不了哪里去。
首先倒下去的当然是最早抄底的那批。我记得当时南京有家做煤矿赚大钱的企业进军铁矿行业。他们进入铁矿行业时,铁矿价格还在140-150美金的样子。他们来势汹汹,当时力拓pb粉招标,几乎全被他们拿走,有一船是一船。从140多美金开始,一路跌一路拿,一直拿到120美金左右,他们实在拿不动了。从煤矿赚来的钱,刚进入铁矿行业就打水漂了。上亿的钱投进来,连朵浪花都没看见就拜拜了。这是典型的暴发户莽撞盲打案例,一顿操作猛如虎,看看结果二百五说的就是他们。
还有前面风光无限的山东三大家,其中两家也在这时候出现了危机。行业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SDWB却提出了要做铁矿超市的战略,逆势扩张。他们从RGL还有市场上接了大量货,把成交量做到了3-4千万吨。但上天没有眷顾他们,做的越大,反而亏得越多,最终扛不住倒下了。RZZR虽没有像他们这样扩张,但明显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当时我卖给他们一船超特粉,货物都已经到日照港了,他们的信用证开开不出。后来在市场上听说与他们家做生意,不见证是不发船的,可见当时他们家已然浮现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大家中的SDHX,由于及时转型,并及时收缩铁矿业务,在这轮铁矿浩劫中活了下来。但自此以后,他们明显在铁矿方面花的精力少了很多,主要以为别人开证或者代理进口为主,他们自己落地明显比以前减少很多。
实力强劲的玩家在这轮浩劫中尚且如此,那些实力薄弱的玩家更不用说。如果不小心手里赌了1-2万吨铁矿没立即处理,那基本就歇菜了。就算比较小心,没有赌货,此时背对背的空间也远没有原来那么大了。钢厂自己日子难过,加上市场越来越透明,此时背对背业务有10块利润已经很不错了,很多时候都只有5块钱。发展到今天,铁矿直接背对背业务已经很困难,有2块钱利润要烧高香了。而这点利润扣掉税和经营成本,基本也就所剩无几了。
随着铁矿市场金融化的深入,铁矿行情的波动比以前更加快速和猛烈。往往一个波段就一两周时间结束,其他时间则陷入无尽的震荡中,当你反应过来的时候,行情基本结束了。
以前做铁矿,做美金货往往可以筹划几个月、半年的行情。如今铁矿行情连一个月都很难把握住。
铁矿贸易的模式也变得多样起来。期现结合、品种差、内外套、盘面合约之间正反套、铁矿现货基差贸易等等。
以前只要会抄底的一招鲜如今不好用了。如今要做好铁矿,你得懂国内宏观政策走向、懂铁矿供需基本面、懂钢材行情、懂煤焦市场、懂俄乌战争和中东局势、懂澳洲飓风巴西雨季和梅雨季节高温天气等等,甚至要时刻关注懂王的社交媒体。
另外,这些年来,中国钢厂经过不断整合,规模慢慢的变大。以前1000万吨产能级别的钢厂是大钢厂,如今1000万吨级以下的钢厂都不好意思跟比说自家产能。
贸易商端经过这么多年的大浪淘沙,基本就剩下几家大型央国企、几家外企巨头和仅有的几家民营大型贸易商了,更何况zk集团慢慢的开始参与铁矿贸易了。
从供应端到中间环节到终端钢厂,铁矿每个环节的集中度都慢慢的升高。这或许是每个行业发展到最后的终极形态把。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钢铁产能见顶并开始慢慢收缩。而西芒杜铁矿将正式产出,宝钢在澳洲投资的几个矿山也将正式量产铁矿,淡水河谷铁矿将恢复到矿难以前的产量。铁矿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慢慢的变严重。
面对如此格局,铁矿行业的倒爷们,尤其是实力相对薄弱的倒爷们,我们的出路又将在何方呢?